1、從產量解讀神華如何看煤炭大周期
一個行業蓬勃發展時期,產能也不斷增加,進入平穩發展階段,產能也會逐步趨於穩定,而周期的下行階段,顯然會伴隨慘烈的產能出清。
中國神華(01088)應該是最懂煤炭周期的企業,他們的產能變化情況,大概也能反應周期的位置。看神華自產指標,12年均值為3.01億噸,5年均值為3.02億噸;顯然,這是非常穩定的,這樣來講,在神華的眼裡,煤炭大周期應該處於相對穩定的平穩運行周期。因此,他們沒有大量擴張產能,也沒有主動去產能。
2、用一體化做到成本最低來應對周期
周期既有其一定的規律,更有其不可預測性,如何應對周期?但周期的千變萬化,本質上源於全產業鏈的供需變化,如果能將產業鏈一體化,那麽就會最大程度的熨平周期的波動!
煤炭產業鏈:開采+運輸+煤炭應用,神華就是通過神東、準格爾、勝利等礦井開采,到朔黃、神朔等鐵路運輸到黃驊港碼頭到航運拉通自有運輸,再到火電廠和煤化工深入到煤炭應用,做得全產業鏈協調。
看一下神華主要的煤炭採掘、電力和運輸各分部的營收。煤炭是營收大頭,但運輸和電力加起來也有千億的巨大體量!尤其在2015年的低谷時期,煤炭營收僅為5均值的一半多一點為1214億,電力(按當前裝機容量進行折算,年報數據更高)和運輸成為穿越煤炭低谷的關鍵力量!
再看一下,各個分部的利潤,這個一體化帶來的效果更為明顯!這里的分部利潤是指各分部報表合並前所得稅扣除前的利潤額。2012年神華煤炭分部平局利潤為369.8億,近5年平均利潤為476億;2015年低谷為49.3億(這一年絕大多數煤炭都是虧損),2022年峰值為703億。可以看出煤炭採掘是多麽明顯的周期行業!
再看發電分部,2012年利潤均值為90.8億,近5年均值為68.8億,近年下降和煤炭的高價不無關系!雖然利潤不多,但在2015年煤炭低谷時期,互補的電力貢獻了128億的利潤,是2015年煤炭分部的2倍還多。這里,就非常明顯的看出神華一體化戰略下熨平周期的能力!
最後看最被忽略的運輸分部,2012年平均利潤為166.5億,近5年均值為185.3億,妥妥的定海神針!無論你煤價上躥下跳,中國煤炭的需求量在這里,煤炭場地和需求地的錯配在那裡,那麽就繞不開鐵路和碼頭!這就是神華的定海神針!
再深一步來講,這些發電運輸的利潤就是神華的整體成本優勢,2015年的極端情況下,神華還有近300億的利潤,那煤炭價格是多少神華才會虧損?除非中國不需要煤炭啦!
最後在看看各分部的利潤率
最靚的那個仔還是運輸分部,保持40%左右的稅前利潤率,2022年利潤率下降主要是外購煤因為煤炭緊俏而減少,影響運輸收入(這是煤炭景氣周期的小煩惱)。這樣的穩定且較高的利潤率(明顯高於大秦鐵路)下,該給多少倍PE?12-15倍?
再看發電分部,2012年平均利潤率16%,5年均值11%,但不要忽略在煤炭低谷的2015年利潤率25.77%,這是一個妥妥的綠葉,不顯山不露水,但在關鍵時候能挺身而出!
最後的煤炭分部,有運輸和發電護航,景氣周期猛賺,2012年平均利潤率18%,近5年20%,2022年峰值達到25%,低負債,無大資金投入,70%分紅。這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?
煤炭有周期,但當前處於相對平穩的大周期中,北港5500長期價格在620-700區間之上!中國神華是通過一體化將成本最小化,低負債低投入高分紅的央企。